网店转让 网店入驻
咨询热线:

淘宝网店转让Contact Us

买卖淘宝网店
邮箱:
手机:
电话:
地址:

购买淘宝店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网店购买 > 购买淘宝店 >

淘宝的商业陷阱

发布时间:2023-01-10 09:48 点击量:

001b38a188440ffdf04110.jpg

当卖家攻击淘宝商城时,人们往往会把焦点放在卖家做得对不对上。但如果太执着于这个问题,就会阻碍人们看到更根本的原因。

其实卖家的攻击一点都不意外,这种问题迟早会发生,这是淘宝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。

它的局限性在于,这个平台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卖家,而淘宝为了自己的利益,拉拢了太多的店铺,造成了严重的过度竞争。粗略分析,95%以上的卖家将成为受害者,80多万人将面临结构性失业。这次事件只是淘汰过程中的一次动荡。其实因为牵扯的人太多,如果处理不当,这样的风波很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。

本文梳理了淘宝的根本问题,卖家的出路,法律环境。让我们来看几个命题:

1.淘宝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卖家,真正能盈利的卖家最多也就10-20万,存活率1/30。

决定淘宝能养多少卖家的是进口资源。卖家开店,别人找不到,等于白开了。找到入口,带来访客,才能卖东西。所以关键是入口。

淘宝的入口主要是淘宝自己的展示广告和搜索。这里请读者注意,这些资源极其有限,展示广告极少,而搜索广告基本只在前三屏有效,三屏之外很难有人看到。一般来说,淘宝的入口并不比当当、JD.COM等独立商城多,但是店铺和商品的数量要多得多!

淘宝甚至主动放弃了一些入口。比如淘宝为了和百度竞争,砍掉了百度的流量,让卖家的入口更少得可怜。

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大致估算出淘宝的入口能养活多少商家。

我在找面向世界,卖家众多的阿里巴巴做对比。但是,真正从阿里巴巴得到实惠的用户,其实是那10万愿意付费的人。

我甚至怀疑阿里巴巴还在洗牌阶段,会有更多的商家退出交钱,这样总量不会超过10万。

而且这个数量级也适合淘宝。相比阿里巴巴的全球化,淘宝的买家只在中国,这是淘宝的不足。但因为是零售行业,可能比批发更有优势,两者会互相抵消。据估计,淘宝上真正赚钱的买家大概有10万左右。如果把保证金放宽两倍,就只有20万了。

但是淘宝的店铺数量已经超过了600万家,也就是说每30个商家最后只有一个能活下来。这是网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

淘宝店铺越多,对淘宝越有利。因为归根结底,淘宝的盈利还是靠卖进口资源。无论是装修、招标、广告还是年费,如果不能带来入口,就没人买。所以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其实体现了入口的价值。

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叫稀缺。不管什么标准,30比1都是极其稀缺的。这时候进口资源的价格会迅速提高,这就是淘宝越来越牛的砝码。这个权重是无数淘宝商家用自己的努力给的。

在上面的分析中,我没有区分淘宝市场和商城,因为两者的入口本质上是统一的。比如淘宝市场的展示广告,大部分都是针对商城用户的,即使你在淘宝市场搜索商品,商城依然排在榜首。

这两者之间只有一个偏差。在分配资源上,马云会把大部分资源给商城,用小卖家做缓冲,然后用商城变现。而且淘宝商城有6万家店铺,基本控制在10万以内,所以生存环境比市场好很多。

但总体来说,包括商场、集贸市场在内的大淘宝入口,还是稀缺资源。给商场更多,只会让巴扎商户更难生存。这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,而不是做大蛋糕的问题。

所以除了这一节,我把商城单独列出来讨论,剩下的还是把商城和淘宝结合起来讨论。

4.淘宝没有能力解决失业问题。长期来看,网店至少80万人将面临结构性失业。

一方面,入口只能支撑20万家店铺,但另一方面,加入的店铺越多,对淘宝销售其入口资源越有利。于是这一对矛盾就演变成了淘宝上的道德风险。

所谓道德风险,就是淘宝的管理者明知养活不了所有的卖家,但为了抬高入口的价格,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加入。

这些宣传充满了夸张和煽动,让加入淘宝不再是一种生意,而是一种宗教,甚至像传销一样,让新进入者认为到处都是宝藏,什么方式都可以创业。

但是,对于加入的人来说,他们损失了很多机会成本。选择创业的小卖家,大多知道创业的艰难,熬夜,放弃其他工作机会,甚至投入大量财力,但最后发现前途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光明。

假设这600万商家中有100万是全职,而淘宝最终只能满足20万卖家,那就意味着未来至少有80万人加入结构性失业的行列。我还没统计过,每个卖家可能还有员工。如果我做了,可能会超过80万。

这里还有一个数据:一年前,淘宝店铺似乎还不到300万家,现在已经达到600万家。事实上,在这一年,淘宝的商业环境急剧恶化,甚至有两倍的人加入到恶化的商业环境中,可见其宣传的成功。

当然也有很多责任问题,除了淘宝的夸大宣传,还包括媒体的责任。媒体一直扮演着吹鼓手的角色,起到了放大的作用。还有就是卖家自己的责任。缺乏判断力是中国蜂拥而至的经济的死穴。

一个商家在正常的法律环境下能做什么?他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起诉淘宝。淘宝之前的每一次虚假宣传都会成为证据,马云的每一次发言也难辞其咎。只要淘宝的虚假宣传能通过逻辑链条与卖家决策联系起来,淘宝就很可能败诉,面临高额罚款。淘宝也有可能在面临无数诉讼之前,与卖家达成协议。

这里也有短期合同和长期承诺的问题。表面上看,淘宝商城和卖家的合同是一年一签。但如果用户能证明淘宝之前的宣传隐含了长期承诺,那么马云就要为自己之前的大话买单。

然而,在中国,司法救济之路被堵死了。因为店铺要起诉淘宝,必须去杭州,但淘宝是杭州的明星企业,任何对其不利的投诉都会通过政治手段解决,所以商家几乎不可能得到有利的判决。

法律本身就是淘宝和商家之间的问题,不涉及第三方。如果由司法机构解决,司法机构将作为中立的仲裁人。

但是,在中国,这种说法只是理论上的,因为中国还有大量的监管机构。这些监管者盯上了互联网这块肥肉,一旦出了问题,马上动用行政力量介入。

所以我也担心,最后鹬蚌相争,会成为行政力量收编互联网的好借口。

中国的情况很奇怪。一方面,这个平台在面对用户时非常强大,它可以走自己的路云。另一方面,整个行业太弱,行政力量随时可以介入。

当然,个别平台可能会选择与行政力量挂钩,但代价是整个行业更大的损失。

在过去的两天里,我听了几个卖家讲述他们在YY的经历。大部分都说听了淘宝的话,增加了库存,现在都套牢在手上了。

还有卖家提到合同问题,说淘宝合同不规范。有的刚去商场,交了一个月的钱,马上被逼着交明年的钱,涨到十几万。如果合同是标准的,至少明年这个时候要用,明年就该交了。

真正的问题是:由于入口问题的死胡同,大部分卖家最后肯定是没有出路的。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能够止损,就像那些已经加盟MLM的人只能希望尽快退出,损失越小越好。

淘宝大概只会成为商城的输血工具,商城永远属于那几万个买得起的商家。如果一个卖家不能在商城立足,他在淘宝的机会不会比做其他工作更大。

正是因为太多人觉得被骗了,淘宝类似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才会不断发生,有时缓和一些,有时愈演愈烈。作为淘宝最好的选择,就是把资源稍微平均分配一下,给这些卖家一口饭吃,让他们长期停留在温饱线附近,不至于在彻底绝望后加入反对派。或者通过延长时间让他们慢慢戒掉。

作者:旅行家,作家,曾经在it公司做过技术员,在报业找到了栖身之所。我被多变的现象世界迷住了,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。现在,我是网易科技栏目《IT丛林笔记》的独家撰稿人,观察IT丛林中的各种动物及其生态系统,寻找系统进化背后的驱动力和障碍。在这里,你也可以找到普通动物的生活方式。